您的位置:首页 > 安全防护 > 保险柜 > 榆林“两大体系”打造现代民生经济

榆林“两大体系”打造现代民生经济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9 09:33   浏览 N 次  

“十二五”期间,榆林现代民生经济建设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在3月23日闭幕的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榆林将把建设现代民生经济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全力打造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现,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以“两个体系”为抓手,奋力做大现代民生经济蛋糕,让“幸福榆林”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

打造五大产业集群 构造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二五”时期,榆林要以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和加快产业多元化为核心,以构筑优势产业链为重点,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能源化工、现代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产业五大产业集群,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高端引领、集聚发展、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高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是榆林建设现代民生经济的基础和保证。

打造能源化工产业集群。能源化工产业,是榆林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升民生供给能力的有力保证。今后5年,榆林要加快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建设,建成大保当、小纪汗、西湾、杭来湾等一批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启动吴堡矿区、府谷庙哈孤矿区、榆神矿区三期、府谷古城矿区、榆横矿区南区二期建设。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4亿吨。建设“西电东送”、“陕电苏送”煤电基地,加快实施锦界三期、府谷段寨等外送电源项目,建成榆横电厂、府谷清水川二期等骨干电源工程。到2015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3000MW。打造全国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力加快煤制烯烃、煤液化产业化步伐,扎实推进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等一批重大转化项目和煤油气盐综合利用项目,大力发展煤炭热解和煤焦油加氢,构建煤炭热解、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醋酸、煤制油五大产业链。到2015年,形成综合煤化工产能5000万吨,原煤就地转化率突破50%。继续做大做强氯碱化工,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推动原盐向纯碱、氯化铵和聚氯乙烯及衍生物转化。形成综合盐化工产能400万吨。

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构筑“东部林果、西部薯菜、南部杂粮、北部种畜、中部加工”四区一带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是榆林今后5年的不懈追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定边、靖边、横山等县为重点,建设淀粉加工型、快餐食品加工型、鲜薯食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500万亩;以黄河沿岸的清涧、佳县、吴堡等8县区为重点,推广普及丰产栽培、低产园改造等技术,建成百万亩优质红枣基地;以长城沿线的靖边、定边、榆阳等县区为主,建成以饲用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为主的高产基地200万亩;以长城沿线的全国绒山羊生产优势区靖边、定边、横山、榆阳、神木等县区为重点,加强草产业建设,发展舍饲养羊,抓好绒山羊和肉羊生产基地建设,羊子饲养规模达到1100万只;以南部丘陵沟壑旱地为主,实施标准化生产,建成小杂粮生产基地320万亩;以榆阳、靖边、定边、绥德、清涧、米脂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蔬菜产业,建成以长城沿线为重点的外向型无公害蔬菜基地100万亩。培育黄河滩枣、大明绿豆、陕北羊子等一批具有榆林特色、市场份额较大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到80%以上,“三品”认证面积达到60%。

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榆林要以金融业和物流业为重点,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建成榆林、绥德两个现代物流园区,积极发展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的配套物流;推动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筹建煤炭交易市场和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到2015年,全市金融信贷规模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直接融资占比达到15%以上。实施“1334”战略,围绕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目标,整合晋陕峡谷黄河沿岸、长城边墙内外、无定河湿地走廊三道旅游风情带,建设北部边塞风情、西部大漠风光、东南部黄土神韵三大板块旅游区,开辟千里黄河风情游、千里长城边塞风光游、大陕北黄土风情游和转战陕北红色旅游大环线四条旅游精品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服务业比重占到经济总量30%左右。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榆林积极发展煤机制造、化工设备、新能源设备、环保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产业链完整、技术装备先进和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到2015年,力争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400亿元。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建设榆阳区新能源产业园、靖边太阳能光伏产业示范园、定边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县、定靖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以及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示范工程,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00MW,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000MW;继续推进单晶硅、多晶硅等光伏产能建设,形成单晶硅5800吨、多晶硅1.65万吨产能。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5%。

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榆林加快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重点实施好榆林恒源利尔新型建材100万吨废渣利用水泥项目、年产25万吨合成氨和碳铵的循环利用兰炭尾气项目、榆林云化绿能有限公司碳酸二甲酯生产项目3个标志性项目,培育榆神能源化工环保产业、榆横高效清洁能源化工环保技术装备研发2个节能环保产业园,促进能源资源利用向高效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实施七大工程 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榆林现代民生经济的核心和目的。

在榆林市东沙居住区,拥有113栋新楼的金阳小区显得格外醒目。这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总投资10.1亿元,占地面积645.93亩,共5128套住宅房,居住人员约1.8万人,相比起榆林开发区七千多元的高房价,这里的房子每平米只有1600多元。有力经济基础,“十二五”期间,榆林要全力实施教育、富民、健康等七大工程,着力构建以提高人、关爱人、服务人、富裕人、尊重人、发展人为核心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全市所有的低收入阶层都能像金阳小区的居民一样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施教育百亿工程。榆林要大力实施教育百亿工程,五年工程项目投入118亿,在全市新建小学86所,初中50所,迁建、改扩建高中13所,新建、改扩建公立幼儿园244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榆林城区新建幼儿园15所、小学11所、初中6所、高中8所,建设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县级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和精品示范专业,实施基础教育专网、数字校园、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校安信息化等10项工程,全面改善教育基础设施。

实施百姓健康工程。着力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职业病防治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重点完成第一医院绥德院整体改造和榆林分院二期建设任务,迁建市第二医院、中医院,新建第三医院、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榆阳区人民医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卫生监督所、12县区卫生监督所、6个县妇幼保健院、市精神病院、卫生防疫物资储备库、职业病防治院。组建市属综合医疗集团,建成一所市级中心医院与各具特色品牌的专科医院。到2015年,形成覆盖城乡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千人均拥有卫技人员4名以上,个人支付医疗费降至30%以下。

实施富民工程。榆林将大力发展“四季农业”、园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农产品仓储、加工贸易,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城乡居民的经营性收入;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粮食直补、“两免一补”、城镇医保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坚持惠民资金“直通车”、“一卡通”,及时足额兑现落实中省补贴资金,增加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力争5年内城乡居民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榆林将以解决群众最迫切的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好民生工程,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05万平方米,改造危房4.3万户;提高城乡低保补差标准,扩大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范围,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会救助福利事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超过95%;形成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此外,榆林还将实施书香榆林工程、平安工程和党建工程。榆林将深化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社区、书香新村、书香家庭、书香军营等“十大创建”活动与“周周读书、人人培训”活动,引导全民读好书,好读书。继续推进政法队伍建设“135”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城乡联动抓党建“六联六创”工作,深化农村“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城镇“文明社区、和谐家园”活动,凸显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王军)

广告赞助商